平台融资卷土重来 天量放贷恐难再现(3)
债券融资曲径通幽
尽管总规模在攀升,但政信合作的信托产品并非各地政府在过去半年里筹集资金的唯一渠道。
去年上半年启动的银行间市场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又称银行间私募债)由于不受《证券法》规定的企业存量债券规模“不超当期公司净资产40%”红线约束,成为不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青睐的筹资工具。
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5月3日首批银行间市场私募债注册以来,截至目前,已有91家发债主体在这一平台上融得资金。其中,不乏铁道部以及北京、广东、江苏、天津、山东、福建等多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此发债。而资金去向,亦多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公共事业和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政府投融资平台领域。
一位股份行投行部人士坦言,银行间市场私募债现有的发行主体的确以央企和政府融资平台为主,发行的债券类型以3年期中期票据居多,与相关项目的进度基本吻合。其中主要的好处就是不受40%的发债上限约束,整体融资成本也比银行贷款略低一些。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稳增长”成为经济政策组合拳的首选之后,这一原本在夹缝中挤出的融资渠道正变得越来越宽。多位银行业人士昨日向证券时报记者证实,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周已正式允许银行将AA级企业的发债规模纳入短融、中票合并计算,不再受净资产40%红线约束。
“以前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协会不但会将短融、中票加总计算企业的融资总额,还会把发改委批准发行的企业债、证监会批准发行的公司债计入,这些加总不能超过当期净资产的40%。现在新的办法不仅取消了将企业债和公司债计入的约束,还将短融和中票分开计算,企业实际能够融得资金的规模可以说是大大拓宽了。”前述银行人士表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称,这一“松绑”等于将银行间债券市场完全放开,因为约95%以上的信用债都由AA级以上企业发行。而考虑到银行间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这显然意味着企业债融资渠道大幅拓宽。“上一轮平台贷款高峰期间,除了直接贷款,很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际上已达到发债规模的上限,因此后续才转向成本更高的信托融资等渠道,以后这些需求预计都会回到债券市场中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保供应惠民生 锦绣大地业态升级获点赞
- 2中国街机沉浮史,飞凡杯CGL赛事助力行业升级
- 3百度外卖深化高端品质路线 打造多方共赢生态
- 4国企藁开深耕石家庄28年 实力巨献品质人居康德
- 5在石家庄被限购无法买房?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 6“限售令”撞上“房企抢地大战” 购房者关注的
- 7石家庄限购升级加限售 新四区楼市更火热!
- 8国庆遇上中秋节长假就来庄里看房 这些实力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