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启动追讨被盗肉身古佛(2)
章公六全祖师本名章七三
《族谱》记载其父是崇圣岩寺大施主
那么,1000多年前,章公六全祖师是否确有其人,他在世时还留下哪些足迹,他与佛教有哪些因缘,他是否留下了相应的讲经说法。这些问题,成为揭开闽中小山村为何藏有得道高僧的关键。
3月18日,记者深入到大田县大仙峰周边山村,追根溯源,试图找到一个答案,还原当年历史真相。
大仙峰地处大田东南面,主峰海拔1553.4米。大仙峰直插云霄,气势磅礴。明代进士、书画家、原籍泉州晋江的张瑞图,曾手书“云盖山”匾,赞誉大仙峰之美。
大仙峰有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崇圣岩寺,现为三明市重点寺院。据大田地方史料和《洞口章氏族谱》等记载,大仙峰崇圣岩寺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嘉泰二年(1202年)复修,绍定四年(1231年)南台僧崔氏、徐氏、力氏在此坐化,后称真宗、徐宗、力宗“三宗祖师”,并被乡人供奉至今。
大仙峰于大田县屏山乡境内,与吴山乡阳春村,和章公六全祖师又有何关联呢?
从地理上看,屏山与吴山相邻,这里文化、方言相同,两地民间通婚,村民走亲融洽。据史料记载,吴山又叫陈吴,别名“椿树脚”,解放前隶属德化县管辖,是济屏乡的一个保,即吴山保。解放后,划归三明地区大田县管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屏山乡合为一乡,八十年代后独立出来改为吴山公社,后又改为吴山乡,并沿用至今。
章公六全祖师像供奉在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据历代村民相传,他的出生地是离这里不过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洞口自然村,洞口现为大田县屏山乡杨梅村管辖。
当地人抄山路近道,从洞口走到阳春,只需1个半小时左右。在阳春,历代祖上传下:章公六全祖师本名章七三,在村里,村民们日常都称章公祖师公。
3月18日16时许,记者同大田县博物馆馆长陈其忠等人,驱车前往洞口自然村。一路山道辗转,两旁林木蓊郁,一行人来到了洞口,转过一个山塆,眼前出现一座建于田地间黑瓦翘檐的祖祠,门楣上挂着“章氏宗祠”匾。章家后裔、民间热心人士章进社已在祖祠等着我们。
章氏宗祠亦称时思堂,时思堂是一幢三进木构房。章进社说:“这座祠堂从始建起,就一直在这个地点。”一番探寻,暮色渐深,我们决定先返回,第二日再来。走出宗祠大门,章进社说:“我们章家有跟别人不同的风俗,就是人过世后不必再测算具体出殡时辰,只要将棺椁抬至这座宗祠前的四角埕,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就可以了。”
他说:“祖上的人讲,这个四角埕是章七三也就是章公六全祖师生前设置的。”
当晚,在大田县城,章家后裔、当地民俗文化研究者章培昆拿出了《洞口章氏族谱》。记者仔细查阅了这本族谱,族谱清晰地记载着:章氏二十一公之子章五二开基洞口。在开基洞口章氏始祖五世系图上,清楚地写明章五二生有四子,章七三为长子,长子七三、二子六八、四子七八均无后代传下,唯有三子章七四有传后。
3月19日一大早,记者同章培昆等人再次赶往洞口。
我们走进章氏宗祠厅堂,看到正堂厅左侧挂有一块上世纪90年代重修宗祠时留下的“修建时思堂捐资名榜”,上书“我始祖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开基洞口,由五二屯翁字文惠公创建祠宇时思堂,迄今已近千载。”
这块捐资名榜还书有时思堂重建、翻修的历史,其中明嘉靖四十年被流寇火灾,隆庆五年重建。
章培昆带记者走到正堂左侧,指着现在空着的屋舍说,“据我四叔等老人讲,当年章七三就在这间房里出生。”
那么,章七三准确生平年代,是否有据可考呢?
《洞口章氏族谱》开基洞口章氏始祖五世系图中,写明:章五二三子章七四的长孙章二大“登宋绍兴三十年特奏科为隅官任三县事”。记者经查阅,宋绍兴三十年为公元1160年。章二大的祖父章七四是章七三的二弟,其曾祖章五二,《洞口章氏族谱》没有详细记载他的生卒年月,但依据其始建宗祠年代,可以推断出他生活于公元1100年左右,章七三是他的长子,由此,可以推断出章七三在世年代是在1100年前后至1200年间。这与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专家经CT检验等研究,得出的千年肉身坐佛里的和尚应生活于公元1100年左右相吻合。
章五二是崇圣岩寺大施主。
记者在《洞口章氏族谱》中查阅到了章五二与大仙峰崇圣岩寺的关联事实。章氏族谱写明:大仙峰僧延传四十世,师徒计325名。吾族五二公原在该寺进神主牌。
章氏族谱开篇彩页中,有一张“大仙峰崇圣岩章氏五二公神主牌位”的照片。这块镶金红底金字四周有精美饰纹的牌位,上书:大仙峰崇圣岩 皇宋大檀樾主五二字文惠章公府君神位。
当地文化知名人士、三明市作协副主席田仲说:“这块牌位现还供奉在大仙峰崇圣岩寺中。”崇圣岩寺位于大仙峰半山腰,周山林木葳蕤,风景绝佳。记者在经多次重建留存至今的大仙峰崇圣岩寺看到,这块“大檀樾五二公”神主牌位,就供奉于寺右侧堂里。
佛教辞典记载,檀樾即施主的意思。
佛教因缘:相传当年讲经处遗址仍在
洞口章氏家族历代人才辈出,近代出过曾担任孙中山警卫员兼警备统领、民国时任漳平县县长的章国标。
章培昆的四叔章兴概,是章家较有声望的长辈(当地人称“时大人”),他是章国标的孙子,早年跟随章国标到漳平等地,路过阳春,还专程到普照堂点香虔拜。章兴概1999年过世,享年77岁。章培昆说:“章家祖辈的事,包括章七三,也就是章公六全祖师的事,他都是听四叔在世时说的。”
章培昆说:“四叔又是听章国标等上一辈人说的。在我们这一带,‘讲古’是家庭中常有的事,一般在农闲时节,或吃饭桌上,长辈向小辈讲祖上发生的事,包括家族源流,先辈人事等。这种口耳相传的事,长辈人都讲得真实,以便晚辈人继续讲传下去。”
那么,在民间,有关章七三的流传又有哪些呢?洞口、阳春周边又有哪些他讲经说法的遗迹呢?
章培昆说:“在洞口、阳春一带,老一辈村民都知道章公六全祖师俗名叫章七三。在洞口这边,章公祖师有另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三禅师。”
据当地佛教研究者分析,大仙峰崇圣岩寺始建于公元1164年,章五二生活在公元1100年前后,又是崇圣岩寺的大施主。因此,章五二与崇圣岩寺必然有着关联。记者据考察史料得知,公元1100年至1200年间,洞口周边有记载的寺庙唯有大仙峰崇圣岩寺。
研究者认为,章七三与佛教的因缘,应是受其父章五二的熏染,或与大仙峰崇圣岩寺僧人的传教说法有关。
记者多方搜集,掌握了在洞口、阳春周边乡村,广泛流传的有关章七三生平及传经讲法、化佛的几个说法。
今年89岁的章进苞,是与洞口仅一山之隔的大田县吴山乡张坑村村民。3月18日,他对记者说:“祖上传下来讲,章七三公,以前是个放牛的,就在这一带山野放牛。他放牛跟别人不一样,牛放到山上,他就撒一泡尿在草地外围。牛呢,吃草吃到有尿的地方,就不再往外了。”
洞口村民章进社说:“据祖上传,章七三化佛前一天晚上,托梦给家里的弟弟。梦中言示,他次日即化佛,如果有想,就来捡点骨头回去。第二天上午,弟弟和村人一路从洞口赶到阳春,结果什么也没拿到。”
吴山乡阳春村村民说,从吴山乡到阳春往屏山的老路上,有一座叫佛子岬的山岭。相传缘于章七三经常在这里为村民施惠草药,帮助村民去病而得名。记者了解到,在洞口、阳春一带,如今仍用青草药等治疗疾病,其中就有用双钩藤去除尾椎疼痛的方子。
屏山乡杨梅村村干部说,以前传讲章公祖师有本经书藏在这一带民间,但未曾发现过。目前,大家正在寻找中。
那么,章七三在世时,有没有讲经说法的实处?
3月19日,章培昆带着记者来到离洞口有20分钟车程的大田县屏山乡蒋山村,这里林木茂盛,生态原始。从村尾沿山脊往外走10多分钟,下到一处三面峭崖,中心隆起的山峰。来到峰顶,是一处有砌石、土围墙和多层石基的建筑遗址。峰下是大田六角宫水库源头,屏山溪与另一溪流和平溪(和平溪的源头在阳春)在此汇合,视野豁然,风景壮美。
章培昆说:“当地人都把这个地方叫作石鼋寺,相传章七三常在这里讲经。这座寺是周边村落村民帮助兴建供养的。”
章培昆说:“这寺直到民国时代地上建筑物还在。当年,山寺兀立,远在对面的德化县十八格的村民,都能听到寺里晨昏敲响的钟声,他们还依此钟声作息。”
离开遗址,章培昆又带记者来到距蒋山不远的一处岬头坪,这里有两个祭拜处,据传是章七三弟子修行的地方,一处是刘公大夫,一处是白果(音)将军,两处都是矮石屋。记者就此形状的石屋,采访了市博物馆馆长刘晓迎,刘馆长说:“这石屋年代比较古远,是社公庙。”
3月19日中午,记者来到吴山乡阳春村,村里十分热闹。
在村中,几株红豆杉绿荫蔽日,其中一株树龄已800年,在这片红豆杉林上方,有座慈航亭,亭旁的“功德榜”上写明:慈航亭始建于宋初,供奉观音菩萨。
阳春地气充盈,气候宜人,阳春村民说,一年中日均温度17.8摄氏度的天数近300天。有些年份,春播时农作物还不必盖地膜。
那么,当年章七三,如何从洞口来到阳春呢?
在当地,普遍的说法是:章七三从洞口到阳春来放牛,看中了现在普照堂(其坐化之地)所在地方。而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随母改嫁到阳春,但《洞口章氏族谱》上并没有其母改嫁的相关记载。章氏族谱记明:章五二只娶一妻,是余氏十七娘,卒后章五二与余氏十七娘合葬在洞口象形墓,现在章家后裔每年冬至还前往扫墓,连年不断。
普照堂又有何记载呢?
3月19日,村民林乐妙打开林氏族谱,找到了相关记载:明嘉靖四十年强盗剽掠吾乡先人逃匿山林,祖屋及新架之大圆下楼被焚殆尽,独普照堂一观与庄家之屋犹存,计普照乃章公显化于宋时所建,年久将倾,我祖十三公兄弟鼎构而新,之中厅奉章公祖师,佛像左厅塑公兄弟三像。
阳春林氏族谱还记:“普照者乃章公佛号,堂以佛名名也。”
当年报案记录已有眉目
本文3月25日截稿前,大田县文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相关部门和媒体所关注的当年阳春村章公六全祖师像失窃的报案记录,经多方查找,也有了眉目。”
当年祖师像是如何流失的呢?上世纪90年代中期,坊间曾传周边有盗窃文物团伙扬言要窃得100尊菩萨外运。昨日,记者向大田的多位村民求证,都说确有听闻此事。当年,大仙峰崇圣岩寺就有一尊菩萨丢失,后在公安部门努力下才找回,现供奉在崇圣岩寺。老家永春蓬壶观山现在三明市区生活的老苏,也向记者透露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老家曾一夜间丢失多尊菩萨的事实,还说窃贼是开着车来运走的。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感受唐山魅力 2017唐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正
- 2保供应惠民生 锦绣大地业态升级获点赞
- 3中国街机沉浮史,飞凡杯CGL赛事助力行业升级
- 4百度外卖深化高端品质路线 打造多方共赢生态
- 5国企藁开深耕石家庄28年 实力巨献品质人居康德
- 6在石家庄被限购无法买房?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 7“限售令”撞上“房企抢地大战” 购房者关注的
- 8石家庄限购升级加限售 新四区楼市更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