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市场假货多 铜锈移植造假几可乱真(2)
资料图片 |
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家相关条款限制,青铜器大件在国内很少见到,国内与国外收藏价格相差甚远。
2007年3月,在荷兰马特里斯特举行的一场拍卖会改变了中国青铜器拍卖的历史记录:伦敦著名古玩商推出一件战国青铜错金嵌绿松石貘尊,最终以120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成交价最高的中国青铜器。
相比而言,国内青铜器拍卖却一直不温不火。2005年,中国嘉德拍卖出现一件罕见的海外回流西周青铜波曲纹双耳盖壶,此壶估价为350万元至550万元,最终因没有找到买家而流拍。而在中国嘉德2012秋季拍卖会元雨轩藏珍中,一件西周青铜龙耳匜仅以391万元成交。
青铜收藏·揭秘
高科技辅助,赝品猖獗
导致青铜器收藏遭遇尴尬的另一因素,是赝品泛滥。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以说从未间断。黄念曾告诉记者,“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铸造、拼接、假锈伪装以及伪造青铜器铭文、纹饰等。现在赝品制作越来越难以辨别,造型按照真品图录仿制,以雕塑手法作模,在着色做旧之前,造假者会仔细观察研究图录中真品颜色的细微变化,一层层着色,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现出真品的状态为止。”
湖南省收藏协会副会长鲁敬平认为青铜器藏家鉴赏能力普遍不高,他们无心做知识储备,只追求投资收益,从而导致了赝品的大量涌现。
铜锈移植造假几可乱真
说到青铜器造假,湖南省青铜器鉴定领域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说起了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和两位同行对一件青铜器做鉴定工作。第一个完成鉴定的同行认为东西是真品,理由是器型和年代的纹饰特征非常清晰。另一位同行在用放大镜仔细端详以后也做出了真品的判断,他认为器物的包浆堪称完美。我仔细观察了很长时间,从器型、纹饰和重量方面来看,这件青铜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对包浆却产生了疑问。从其纹饰上的铜锈仔细观察,可以看出纹饰处包浆色差的细微变化,我认定其锈斑是从其他老铜器锈斑上移植的,这是一件老胎后加工的铜器!”
他感叹,这件青铜器上口的破损之处是由其他老铜器的材料加以修补,再经过添加纹饰,铸造、镶嵌、打磨、铜锈移植,这种老胎后加工的工艺可谓登峰造极,欺骗性极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感受唐山魅力 2017唐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正
- 2保供应惠民生 锦绣大地业态升级获点赞
- 3中国街机沉浮史,飞凡杯CGL赛事助力行业升级
- 4百度外卖深化高端品质路线 打造多方共赢生态
- 5国企藁开深耕石家庄28年 实力巨献品质人居康德
- 6在石家庄被限购无法买房?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 7“限售令”撞上“房企抢地大战” 购房者关注的
- 8石家庄限购升级加限售 新四区楼市更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