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金融 河北财经 正文

在银行被忽悠存单变保险 石家庄网友很受伤

时间:2013-03-16 16:41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早在两年前,保监会与银监会联手下发《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明确要求保险公司业务人员不得在银行驻点销售保险产品。但在连续4天的3·15维权热线中,两年前在银行被忽悠购买保险产品的老年消费者,直到如今急需用钱时才发现自己“被套”;而部分保险已到期的,实际收益与当初的许诺相差甚远。

投诉事件

存钱变保险 想取钱先扣巨额手续费

王女士2011年初去自己家附近的银行存钱时,一位身穿银行工作人员服装的“工作人员”主动上前热情服务。得知她准备存钱,“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了一款比存款“合适很多”的保险产品,“每年交2万元,连续交5年,存10年后可一次性返还,年收益可达10%,和存款一样,随时可取……”一系列诱人的条件,让王女士动了心,她最终花4万元购买了两份“金凤凰两全保险”。第二年,王女士又续交了4万元保费。2012年,王女士老伴突然身染重病,需要大额医疗费,王女士到银行想取出已“存”的8万元,被告知这钱10年之内最好不要取,取了不但没有收益,而且如果要提前支取就属于退保,要扣除30%的手续费,8万元扣掉2.4万元,还剩5.6万元。“如果知道半路取钱要扣这么多手续费啊!打死我也不会买的!”王女士无奈地说。

与王女士想取钱不敢取相比,吴女士则是能取钱但她坚决不取,只为讨个说法。66岁的吴女士说,2008年她到银行存钱,也是银行“工作人员”向她推荐一款有可能收益很高的“理财产品”。在“工作人员”热情推销下,加之对银行的信任,吴女士买了10万元的银行“新产品”,“工作人员”让她在一张单子上签了字,说5年后就可以取了。吴女士回家把单子放到抽屉里一直没动过,也没人给她打电话问过什么。直到去年,她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保险公司的一些误导和欺诈行为,觉得和自己经历很像,把单子找出来仔细一看,才发现还真是保险。“明明把钱交到了银行,一直觉得是银行的理财产品,怎么就变成保险了?我不要保险,我只要银行还给我本金和正常的利息。”

记者调查

口头承诺没有记录 消费者维权难

根据消费者的反映,记者昨日一一联系了所涉及的保险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需要核实,核实后再妥善解决”的模糊答复。

石家庄市消协投诉部主任刘金栋说,保险拿到银行卖,难免让老年人产生误解,而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销售业绩,自然捡好的说坏的藏,加之监管不严,使得银行保险成为近几年保险界的投诉重灾区。在双方纠纷中,消费者成为明显弱势。记者调查中发现,当初保险销售人员许诺的种种高收益往往停留在口头,并未写入合同,这使得事后消费者难以“找后账”;而保险公司却往往留有回访录音,以证明消费者当初是“自愿”购买保险的。

刘金栋表示,近几年投资市场不旺,保险产品的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很多投资型保险产品到期后的收益还不及银行存款,这也使得当初被“高回益”诱惑的老年人难以接受。 (记者 刘文静 翟开矿)

相关新闻:

河北银行董事长乔志强:“1+N”的模式才是直销银行的本质

河北银行彩虹Bank荣获2015年“直销银行最佳新锐品牌奖”

河北银行更懂互联网金融 彩虹Bank打破时、空格局

创新金融科技惠民 河北银行召开彩虹Bank品牌发布会

兴业银行霸州支行欢度女神节 打造女性理财盛宴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