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河北网首页 河北金融 财经聚焦 正文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启动 让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2)

时间:2012-04-16 09:53河北网(www.he-bei.cn)
河北网(www.he-bei.cn)权威媒体 河北门户

为什么选择温州?

问题倒逼,优势仍存,温州具有“样本”效应

人们至今还记得去年8、9月份,温州不时传出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

“跑路潮”,与银行直接相关。去年8月,温州各家银行担心资金风险,对贷款企业抽资、不续贷,小企业贷款比7月份减少了373亿元,许多企业资金吃紧。

“温州有40多万家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支持。”温州商人郑合说。他现在是杭州一家小型投资公司的股东,几个合伙人都曾是温州企业家。“办企业你就知道缺钱的苦了,我们几个人,分别在温州的乐清、瑞安、龙湾办过企业,无论年销售几百万元还是三四千万元,要想拿到贷款都很难。”

为了求生,民间高利贷成为一些温州企业的无奈选择。当地民间借贷的年利率曾一度高达10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利润普遍仅为10%!饮鸩止渴的结果,往往是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走。

换一个视角看,其实温州并不缺钱。温州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富裕城市,以其发达的民营经济享誉海内外,拥有雄厚的民间资金,民间金融尤为活跃。长期以来,温州的民间资金左冲右突,四处寻求投资机会。投入民间借贷市场放贷,更是资金的一大去向。

一边是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一边是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如何走出这一“两多两难”的困境?温州终于迎来了重大契机。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消息出来后,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办公室来来去去都是人,温州的企业家迫不及待地要聚起来讨论,如何抓住机遇、落实12条……”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采访中,温州的企业家和学者普遍认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在民间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更好地架起“桥梁”。

“桥梁”的一头,将是金融“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血脉畅通、茁壮成长。“这12条确实能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加大金融资源的供给,对中小企业发展大有裨益。”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认为。

“桥梁”的另一头,将是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温州商人赵先生一直从事民间借贷生意,以前,温州民间借贷频繁、信誉良好,几百万元可以不打借条。但去年,他第一次遭遇接连两笔资金收不回来的情况。“没有法律保护的民间金融是脆弱的。”他感慨。周德文则表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后,民间借贷将可以合法登记,这样能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使以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条是最实在的,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就在于此。”一名温州官员认为。

除了“桥梁”作用,人们更期待的是温州改革能起到“样本”作用。“这场改革试验不仅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为民间资金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试验有效‘样本’。”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说。

周德文表示,温州的“两多两难”问题,其实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涵盖广大中小企业,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显示,我国只有10%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有借贷关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如果温州的改革试验成功,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美景
0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Copyright (C) 2012-2012 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冀ICP备09014245号

未经河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