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猪期货细节已制定 “熨平”猪肉价格周期波动
近日,由美国和中国相关协会举行的第六届中美猪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价格风险管理:政策、项目、实践及贸易”为主题,达成了诸多共识。
来自中山大学的郭惠武教授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的“猪周期”主要是围绕成本趋势波动,但由于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过于相近,导致猪肉价格会随着生猪价格进行剧烈波动。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的猪周期波动明显,和我国的生猪养殖结构及产业链不完善有很大关系。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户为主,规模化程度低,而中小养殖场一般更容易过度的加大或减少其存栏,从而造成猪价格的明显波动。
“中国可以学习美国生猪产业模式,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包括生猪期货市场、生猪保险等,同时加大政府调控完成生猪产业的升级,”一位业内人士在会中告诉记者。
据记者多方了解,目前由大商所主导推进的生猪期货相关规则设计已经相对完善,初步形成期货合约设计方案。与会企业也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具备了推出生猪期货的市场基础。
如何熨平周期性波动?
在美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猪价也存在周期性波动,而且历史上的猪价波动比较大。
美国国家猪肉基金会首席执行官Bill Even称,美国猪周期拉长离不开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目前,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进程相对减速,但大规模养殖场数量和存栏比重仍在稳步上升。生猪养殖场的数量由8.6万户缓慢下降至7万户左右,规模化后的美国生猪存栏总量维持在6000万头左右,整体波动幅度不超过10%。
美国猪业生产规模化不仅是产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逐渐形成了纵向联合的肉类生产体系,从而配合发达的供应链,减少了交易成本。大型肉类生产企业控制了肉类生产的全过程。
从饲料加工、遗传育种、机械化饲养,到养殖、屠宰,再到包装、配送,形成了完整的纵向一体化的体系。由于价格来自合约,单个厂商不敢人为降低价格,也保证了价格的稳定。
利用金融工具保驾
美国生猪期货的推出,以及后来的合约修改,满足了当时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需要。
生猪期货合约在交易中发挥了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的功能。一方面帮助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促使养殖户能够有预见性地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定增收;另一方面满足了猪肉加工企业应对肉猪价格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要求。
在生猪期货推出后,企业可以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控制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美国生猪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对冲猪价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
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大胆的投资扩张。数据显示,美国前十大生猪生产企业产能占比超过40%;前五大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70%。毫无疑问,生猪期货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实体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