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旺村仍有古法造纸 传蔡伦后代避祸于此
造纸术的发明,迄今已有2000年历史。在印江合水镇兴旺村,至今仍保存着古法造纸作坊,造纸已成为该村主要经济支柱。
兴旺村附近有一条河流,终年不竭。居住在兴旺村一带的土家村民沿河两岸在河中的作坊里,用古法造白皮纸。相传明代洪武年间,精通此造纸术的蔡伦后代因躲避战乱,为谋求生计从江西经湖南莱阳入贵州后,落户于印江合水的蔡家坳(今兴旺村的一个村民组)。此事距今,已600多年。
据了解,古法造纸生产流程复杂,主要包括选料、蒸煮、浸泡、漂洗、碎料、舂筋、打浆(加松膏)、舀纸、旺纸、收垛、分刀、捆扎、包装等工序,村民称,有“七十二道工序”。
古法造纸十分辛苦,除了劳作时常需要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冬天,手浸入纸糟抄纸常常被冻僵;夏季,高温逼人,稍不慎就很容易中暑。造纸师傅,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风湿性关节炎。
在200多户人家的兴旺村,如今仍保留着36间造纸房、11个窑、24个石碓及大量造纸用具。
“我们家祖祖辈辈造纸,每天能做200多张纸,可收入100多块。”兴旺村村民帅先生说,清明节快到了,这段时间他们村家家都忙着生产清明纸。
据村民蔡先生介绍,古法造纸业成为当地蔡姓、帅姓、卢姓等100多户人家增收的产业,生产的白皮纸除销到本省威宁等地外,还远销湖南、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外各地及东南亚各国,平均每户造纸人家年产纸200捆,纯收入有10000多元。
村民介绍,他们生产的白皮纸,主要用于书画 、工业、金融、商业和佛家用纸等。
据了解,贵州省文物局已投入307万元,在印江兴旺村建蔡氏古法造纸露天博物馆,整馆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
- 1感受唐山魅力 2017唐山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正
- 2保供应惠民生 锦绣大地业态升级获点赞
- 3中国街机沉浮史,飞凡杯CGL赛事助力行业升级
- 4百度外卖深化高端品质路线 打造多方共赢生态
- 5国企藁开深耕石家庄28年 实力巨献品质人居康德
- 6在石家庄被限购无法买房?到这些地方去看看
- 7“限售令”撞上“房企抢地大战” 购房者关注的
- 8石家庄限购升级加限售 新四区楼市更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