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重在盘活存量
□金 言
中央政府倡导和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已30余年。虽在我国大部分县以下农村地区增设了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形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但目前依然是农合金融机构在唱主角。
从现实看,现行农村金融改革须走出“增量”误区。走出单纯增加金融组织机构供给、甚至认为金融组织机构越多,就越能改善“三农”金融服务不足的认识误区。应把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放在盘活现有组织机构存量上,激活现有农村金融组织服务潜能和服务热情上,尤其要注意改革吸收和消化,要从现有国情出发,切忌生搬硬套,找准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使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出现良性互动局面。
一要矫正现有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态度。即消除“儿嫌母贫”和支农没有前途的错误倾向,把“三农”当成自己“衣食父母”;树立“三农富、金融强”意识,把扶持“三农”发展当成分内之事和应有之义,永葆“农”字本色,让扶持“三农”成为立行之本和业务发展灵魂,彻底转变近年形成的重商轻农和资金倒流城市不良格局。
二要端正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方向。即消除千方百计着眼城市发展和将资金投向商业项目甚至高风险产能过剩产业经营倾向,把“三农”当成业务发展主攻目标和重要方向,让一切金融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始终围绕“三农”需求特点和有利于焕发“三农”活力,使经营方向永不偏离扶农、惠农、利农根本宗旨。
三要摆正农村金融组织经营目标。即消除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服务成本最低化错误倾向,把设置科学合理服务网点及设施建设以及降低“三农”融资成本当成最大经营目标,对现有服务网点进行功能升级,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为“三农”提供更方便、更快捷金融服务。
四要缓释农村金融组织经营风险。即消除过去将涉农金融风险全部压在涉农金融机构肩上的错误倾向,各级政府部门充分履行好职能,在围绕减轻涉农金融机构信贷经营风险、营造金融生态安全区等方面有所作为,牵头建立好由多方分担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担保机制,设立担保补偿基金和保险机制,营造涉农金融机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彻底消除涉农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五要丰富农村金融组织服务内容。即消除单一开展存贷款业务服务倾向,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及金融服务平台优势,拓宽金融服务面,丰富服务内涵,为农民提供投资理财、保险代理、民间借贷融资中介、委托贷款等金融服务。
六要提高农村金融组织服务品质。即消除金融服务因循守旧和创新缓慢倾向,根据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及“三农”新变化、新特点、新产业组织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金融服务专业水平。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一切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河北新闻
- 地区新闻
- 娱乐新闻